中國壟斷了電動汽車生產?
包括奔馳、寶馬和奧迪在內的三大德國汽車制造商,最近宣布在中國開設電動汽車(EV)生產工廠。這無疑在告訴我們:歐洲汽車制造商的電動汽車生產依賴于中國。
中國是否壟斷了電動汽車生產?
中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,2020年電動汽車總銷量達到130萬輛,占當年全球銷量的40%以上。另外,中國也在電池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。中國控制著這些電池所用原材料市場的四分之三,其中包括鋰、鈷和鎳等。
此外,中國還具備規模優勢、廉價勞動力和豐富的專業知識,從而使其生產能力極具競爭力。
更加關注汽車供應鏈
盡管所有大型汽車制造商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電動汽車生產目標,但電動汽車供應鏈仍錨定了中國。譬如,奔馳計劃到2030年實現全電動,而寶馬預計到本十年末的電動汽車銷量占到 50%,奧迪計劃到2026年結束內燃機汽車生產。
問題在于,企業或各國政府應該在電動汽車生產或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多少資金?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復雜,因為與中國的供應鏈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,有大量生產制造環節都在中國。
根據最新行業市場動態商情,高端半導體器件的供應仍然嚴重短缺。與前幾個季度相比,訂單出貨比略有下降,但仍保持在1–1.2:1的范圍內,我們預計2023年大部分時間都將面臨MCU/SoC業務/FPGA供應短缺局面。
微控制器(MCU):大部分產品正在采取限額分配措施。
意法半導體:意法半導體希望完成2023全年業務的預訂,因此所有MCU產品的交貨周期延長至83周。交貨周期僅供參考,所有MCU產品均采取限額分配措施,STM32F、STM8S的市場供應嚴重短缺。
微芯:所有MCU產品的交貨周期為62周,“首選供應計劃(PSP)”涵蓋的產品均執行“不取消、不退貨(NCNR)”訂單政策?!笆走x供應計劃(PSP)”涵蓋的零部件供應相對穩定,而未納入該計劃的零部件則繼續執行延期交貨。
恩智浦:大多數MCU和MPU產品的交貨周期仍為52周。公司正在實施2023年的NCNR政策。面臨供應瓶頸的器件包括 MK/Kinetis(格羅方德90TFS工藝)和i.MX25x系列等,此類產品產量極低,恩智浦正在推動新一代產品的重新設計(MK -> LPC55,IMX25x -> IMX6ULL)。
德州儀器:要求客戶提供78周的需求預測信息,以便消化長期積壓的訂單。CC1xx/CC25xx 等無線產品的供貨仍然非常緊張。
英飛凌/賽普拉斯(Cypress):MCU產品的交貨周期為52周,大多數無線MCU產品正在采取限額分配措施。
瑞薩:交貨周期仍長達52周。瑞薩正在啟動2023年的“需求保障計劃(DSP)”。
芯科:EFR32/EFM32產品系列仍然供應短缺。建議改用“2型”系列器件—EFx32xx2。